台馬志工團 感動了緬甸當地人
慈濟基金會在緬甸進行的豆種發放,除了當地志工與實業家動員之外,台灣及馬來西亞的慈濟人,這一回也承擔先遣任務,他們在每一場發放前,都先與當地村長聯繫,確認發放動線,同時也做發放結束的善後工作,希望讓每個受災的農民都能感受到慈濟人滿滿的愛。
清晨五點,先遣隊的志工,摸黑從仰光出發,目的地是炯都的豆種發放場地。
志工才一抵達,大家就忙著場布和動線安排,一再確認豆種的數量跟領取名單是否吻合。
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張濟玄:「比較遠的村(的農民)先領取,最靠近這裡的農民 他們自己(之後)再來,比較慢再來領取。」
村長 烏丹墩:「這是我第一次跟慈濟合作發放,很感謝慈濟人這麼關心我們,在跟志工溝通的過程中,我能感受到大家的真誠,也覺得非常法喜。」
村長委託農民把豆種搬進發放場地,大家卻都光著腳工作,然而這是有原因的。
緬甸慈濟志工 蘇金國:「佛教是他們的國教,所以一建村的時候,它必須要先有和尚廟,緬甸人的習俗是要光著腳,不穿鞋不穿襪,表示尊敬。」
前置工作確認無誤後,發放就這樣展開,一袋袋豆種,都是慈濟志工仔細比對,精心挑選過的。
台灣慈濟志工 黃秋良:「這個是我們這裡,我們是買最好的豆種要給大家。」
這天在這個點,總共有七個村的農民要領取豆種,除了台灣、大馬志工助緣,緬甸實業家也參與其中。
緬甸實業家 張偉耀:「其實是讓我驚訝,原來從台灣來的(志工)都可以做到這種地步,我們緬甸的人都沒做到這個地步,如果我有能力的話,我也想像慈濟一樣幫助(農民),或者是我把慈濟在緬甸發揚光大。」
真善美志工 胡永雄 緬甸報導
清晨五點,先遣隊的志工,摸黑從仰光出發,目的地是炯都的豆種發放場地。
志工才一抵達,大家就忙著場布和動線安排,一再確認豆種的數量跟領取名單是否吻合。
馬來西亞慈濟志工 張濟玄:「比較遠的村(的農民)先領取,最靠近這裡的農民 他們自己(之後)再來,比較慢再來領取。」
村長 烏丹墩:「這是我第一次跟慈濟合作發放,很感謝慈濟人這麼關心我們,在跟志工溝通的過程中,我能感受到大家的真誠,也覺得非常法喜。」
村長委託農民把豆種搬進發放場地,大家卻都光著腳工作,然而這是有原因的。
緬甸慈濟志工 蘇金國:「佛教是他們的國教,所以一建村的時候,它必須要先有和尚廟,緬甸人的習俗是要光著腳,不穿鞋不穿襪,表示尊敬。」
前置工作確認無誤後,發放就這樣展開,一袋袋豆種,都是慈濟志工仔細比對,精心挑選過的。
台灣慈濟志工 黃秋良:「這個是我們這裡,我們是買最好的豆種要給大家。」
這天在這個點,總共有七個村的農民要領取豆種,除了台灣、大馬志工助緣,緬甸實業家也參與其中。
緬甸實業家 張偉耀:「其實是讓我驚訝,原來從台灣來的(志工)都可以做到這種地步,我們緬甸的人都沒做到這個地步,如果我有能力的話,我也想像慈濟一樣幫助(農民),或者是我把慈濟在緬甸發揚光大。」
真善美志工 胡永雄 緬甸報導
- Category
- AMTB Đài Lo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