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慈醫護走出診間 居家關懷貧病
台北慈濟醫院特別安排新進的醫護人員走出診間,來到照顧戶家中協助打掃,透過身體力行,讓這批生力軍深刻體會到,面對患者,除了具備醫療專業,更需要一分同理心。
醫院不是象牙塔,走出診間、關心弱勢。台北慈院特別安排新進人員來到照顧戶居家關懷並且打掃,讓這批生力軍體會到醫療專業之外,更重要的是一分同理心。
台北慈院新鮮人踏入職場第一課,來到貧苦人家幫忙打掃,這一課,很震撼!
台北慈院護理人員 潘亞涵:「清出來的時候有很多小動物,就可能對我來說,那是比較恐怖的部分吧!」
醫護不只是臨床技術、更需要一分同理心,看似辛苦的任務,有著師長深深的期許。
台北慈院護理長 陳美慧:「從一個苦的事境裡面,學習護理的工作,是要深入病人跟家屬的心。」
親眼見到真正的苦,才深刻體會到什麼是好。
台北慈院護理人員 蔡盈焄:「爸爸很兇,我很怕他。看到他們(案家)現在這樣,就會覺得自己好像‧‧‧就是自己家人都還在,然後都沒有生病。」
照顧戶這一家,五人有四人重病,目前住院的母親原本是做資源回收,滿屋垃圾,一直以來拒絕慈濟幫忙打掃,這次敞開大門,是志工長期累積愛的存款。
醫院不是白色象牙塔,走出診間關心弱勢,加上愛的溫度,醫療更有效。
真善美志工 蕭靜雯 廖佩珍 台北報導
醫院不是象牙塔,走出診間、關心弱勢。台北慈院特別安排新進人員來到照顧戶居家關懷並且打掃,讓這批生力軍體會到醫療專業之外,更重要的是一分同理心。
台北慈院新鮮人踏入職場第一課,來到貧苦人家幫忙打掃,這一課,很震撼!
台北慈院護理人員 潘亞涵:「清出來的時候有很多小動物,就可能對我來說,那是比較恐怖的部分吧!」
醫護不只是臨床技術、更需要一分同理心,看似辛苦的任務,有著師長深深的期許。
台北慈院護理長 陳美慧:「從一個苦的事境裡面,學習護理的工作,是要深入病人跟家屬的心。」
親眼見到真正的苦,才深刻體會到什麼是好。
台北慈院護理人員 蔡盈焄:「爸爸很兇,我很怕他。看到他們(案家)現在這樣,就會覺得自己好像‧‧‧就是自己家人都還在,然後都沒有生病。」
照顧戶這一家,五人有四人重病,目前住院的母親原本是做資源回收,滿屋垃圾,一直以來拒絕慈濟幫忙打掃,這次敞開大門,是志工長期累積愛的存款。
醫院不是白色象牙塔,走出診間關心弱勢,加上愛的溫度,醫療更有效。
真善美志工 蕭靜雯 廖佩珍 台北報導
- Category
- AMTB Đài Lo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