力拚根除肺結核 菲律賓與慈濟合作
花蓮慈濟醫學中心,從2016年開始提供兒童肺結核的藥物,同時也培訓都治關懷員,若沒有都治關懷員的恆心,是否每位病患都確實的服藥,恐怕沒人知曉。而根除肺結核,世界衛生組織喊出了都治計畫,目標訂為2022年全面根除,為達成這個目標,菲律賓政府也將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合作,期待未來可以將成功經驗,複製到更多醫病領域。
清掃街道是凱瑟琳的工作,為了趕上7點給孩子送藥,她每天提早6點,就會準時現身街頭。
都治關懷員 凱瑟琳:「他們兄弟姊妹兩女一男,Hanna Mae是最小的,是給奶奶照顧的。」
漢娜今年8歲,就罹患了結核病。全家人帶去看醫生,一驗才知道,奶奶和她都得吃藥。
漢娜的奶奶 Leonora :「我們買的藥是一套450披索,假如孫子拿到薪水,再從日常的要用的錢扣,這樣才有藥可以吃。」
付不起錢,買不起藥,孩子的病就不會好,直到凱瑟琳的出現,讓孩子有了希望。
漢娜的奶奶 Leonora :「他可以去上學,而且身體有胖起來,不會一直生病,慈濟給我們的藥,有很大的幫助。」
但2012年,菲律賓聖馬刁鎮遭遇水患,無情大水,漫過土堤,住在一旁的水岸人家,幾乎無一倖免,凱瑟琳也是受災戶之一。
都治關懷員 凱瑟琳:「當時好幾天淹水都沒退,後來水慢慢退,就是看到泥巴跟垃圾。」
面對氣候變遷,讓大水洪患,一次比一次猛烈,加上環境髒污,也成為疾病蔓延的溫床。
前菲律賓衛生署規管局副局長 肯尼斯:「人民涉髒水而過,就會出現這樣的細菌感染問題,人們可能會因此死亡。」
清掃為第一要務,而慈濟第一次踏入聖馬刁鎮,發起以工代賑。
聖馬刁鎮長 克莉絲汀:「居民在這裡一開始生活都很辛苦,但是因為有慈濟基金會,他們有機會可以改變
有一些當時的志工,現在變成了慈濟志工。」
從懷疑到相信,凱瑟琳如今也加入志工培訓。
都治關懷員 凱瑟琳:「參加以工代賑之後,我們幾位女生就想參加慈濟,例如做環保或者去老人家訪視。」
凱瑟琳一開始從環保加入志工培訓,2016年她承擔起慈濟的都治關懷員。
都治關懷員 凱瑟琳:「有時候關懷我們要涉水,大雨的時候水很多,但是為了讓病患吃藥,我都無所謂。」
第一線關懷員的堅持,令人動容,但靠個人的力量,能拯救的病患還是有限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統計,菲律賓列為肺結核第四嚴重的國家,直到今日,每年平均還是有三十萬的民眾,被檢驗出罹患肺結核。
聖馬刁鎮衛生中心負責人 安娜:「2001年聖馬刁鎮開始注意結核病後,我們的數字從來都沒有減少過,
整個國家也都被肺結核籠罩。」
花蓮慈濟醫學中心,今年承接了衛福部醫療新南向計畫,以慈濟菲律賓分會的經驗為根基,發展更多醫療交流。
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 林欣榮:「我們可以有更多合作,包含心臟手術、腦手術、眼科手術,或者脊椎手術。」
駐菲律賓代表 徐佩勇:「菲律賓他醫療的水準,在城鄉之間,他是非常不平均,慈濟可以把我們台灣更好的,不但是我們這個醫療的技術,同時就是我們對人文關懷的一個精神,尤其我們 慈濟大愛的精神,
可以帶進我們菲律賓。」
「對病患負責,不因任何宗教、國籍、種族、政治或地位不同而有所差別」,是成為醫者的唯一誓詞,謹守著當初的初發心,慈濟醫療之愛,也將持續深耕菲律賓。
採訪撰稿 楊婕庭 詹舒揚
清掃街道是凱瑟琳的工作,為了趕上7點給孩子送藥,她每天提早6點,就會準時現身街頭。
都治關懷員 凱瑟琳:「他們兄弟姊妹兩女一男,Hanna Mae是最小的,是給奶奶照顧的。」
漢娜今年8歲,就罹患了結核病。全家人帶去看醫生,一驗才知道,奶奶和她都得吃藥。
漢娜的奶奶 Leonora :「我們買的藥是一套450披索,假如孫子拿到薪水,再從日常的要用的錢扣,這樣才有藥可以吃。」
付不起錢,買不起藥,孩子的病就不會好,直到凱瑟琳的出現,讓孩子有了希望。
漢娜的奶奶 Leonora :「他可以去上學,而且身體有胖起來,不會一直生病,慈濟給我們的藥,有很大的幫助。」
但2012年,菲律賓聖馬刁鎮遭遇水患,無情大水,漫過土堤,住在一旁的水岸人家,幾乎無一倖免,凱瑟琳也是受災戶之一。
都治關懷員 凱瑟琳:「當時好幾天淹水都沒退,後來水慢慢退,就是看到泥巴跟垃圾。」
面對氣候變遷,讓大水洪患,一次比一次猛烈,加上環境髒污,也成為疾病蔓延的溫床。
前菲律賓衛生署規管局副局長 肯尼斯:「人民涉髒水而過,就會出現這樣的細菌感染問題,人們可能會因此死亡。」
清掃為第一要務,而慈濟第一次踏入聖馬刁鎮,發起以工代賑。
聖馬刁鎮長 克莉絲汀:「居民在這裡一開始生活都很辛苦,但是因為有慈濟基金會,他們有機會可以改變
有一些當時的志工,現在變成了慈濟志工。」
從懷疑到相信,凱瑟琳如今也加入志工培訓。
都治關懷員 凱瑟琳:「參加以工代賑之後,我們幾位女生就想參加慈濟,例如做環保或者去老人家訪視。」
凱瑟琳一開始從環保加入志工培訓,2016年她承擔起慈濟的都治關懷員。
都治關懷員 凱瑟琳:「有時候關懷我們要涉水,大雨的時候水很多,但是為了讓病患吃藥,我都無所謂。」
第一線關懷員的堅持,令人動容,但靠個人的力量,能拯救的病患還是有限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統計,菲律賓列為肺結核第四嚴重的國家,直到今日,每年平均還是有三十萬的民眾,被檢驗出罹患肺結核。
聖馬刁鎮衛生中心負責人 安娜:「2001年聖馬刁鎮開始注意結核病後,我們的數字從來都沒有減少過,
整個國家也都被肺結核籠罩。」
花蓮慈濟醫學中心,今年承接了衛福部醫療新南向計畫,以慈濟菲律賓分會的經驗為根基,發展更多醫療交流。
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 林欣榮:「我們可以有更多合作,包含心臟手術、腦手術、眼科手術,或者脊椎手術。」
駐菲律賓代表 徐佩勇:「菲律賓他醫療的水準,在城鄉之間,他是非常不平均,慈濟可以把我們台灣更好的,不但是我們這個醫療的技術,同時就是我們對人文關懷的一個精神,尤其我們 慈濟大愛的精神,
可以帶進我們菲律賓。」
「對病患負責,不因任何宗教、國籍、種族、政治或地位不同而有所差別」,是成為醫者的唯一誓詞,謹守著當初的初發心,慈濟醫療之愛,也將持續深耕菲律賓。
採訪撰稿 楊婕庭 詹舒揚
- Category
- AMTB Đài Lo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