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素雲老師《無量壽經》複講第二回---第29集
時間: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五日
地點:六和小院
內容重點摘要:
◎古大德有云:「蓋入道要門,發心為首;修行急務,立願居先。」這四句話非常重要。我們學佛功夫得不得力,這十六個字說盡了。
入道最重要的門道就是發心,要發真心。發心幹什麼?發心作佛。
我們學佛的同修,有的也有發心啊,他們發什麼心?求感應,求神通,發心成神成仙。神通有沒有?有。感應有沒有?有。真正的神通和感應是自性的流露,不是求來的。求來的全是魔通,魔通會讓你神魂顛倒,時間久了,就成了神經病。學佛人要求智慧,千萬不要求神通,求神通害死人哪。
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。」這兩句話你做到究竟圓滿了,你就是法身如來。
◎「開示」這兩個字是佛門術語。「開」是開啟,「示」是指示。凡夫愚昧,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,佛菩薩慈悲,引導他入門,叫悟入。他雖然入了門,但入門後不識貨,就好像我們看故宮博物院,裡面收藏的文物,我們看不懂,得有人給我們講解,講解叫「開」。不但講解,還要指示,指給他看,他明白了,這叫示,開示。
開示裡包含著身行言教,身行是「示」,言教是「開」,開啟。所以幫助眾生的方法是破迷開悟,手段是教學。不但釋迦牟尼佛用這個方法,佛告訴我們,佛佛道同,一切諸佛如來、菩薩、羅漢在六道裡教化眾生,統統用這個方法。
◎法藏菩薩在因地所發的大願,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也未曾發過這樣的願。這樣的大願能不能圓滿?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。佛家常說,佛氏門中,有願必成,怕的是你不發願。不是其他的諸佛做不到,是其他諸佛沒有動這個念頭,沒有發這個願。他發的這個願超過十方一切諸佛。
願是發了,怎樣修學?怎樣達到?我們學習《無量壽經》,就是學習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在哪裡?就在眼前,佛就是經,經就是佛,經佛合一。真學阿彌陀佛,我們和阿彌陀佛就有感應,因為只有真學,我們才能和阿彌陀佛在同一頻道上。
地點:六和小院
內容重點摘要:
◎古大德有云:「蓋入道要門,發心為首;修行急務,立願居先。」這四句話非常重要。我們學佛功夫得不得力,這十六個字說盡了。
入道最重要的門道就是發心,要發真心。發心幹什麼?發心作佛。
我們學佛的同修,有的也有發心啊,他們發什麼心?求感應,求神通,發心成神成仙。神通有沒有?有。感應有沒有?有。真正的神通和感應是自性的流露,不是求來的。求來的全是魔通,魔通會讓你神魂顛倒,時間久了,就成了神經病。學佛人要求智慧,千萬不要求神通,求神通害死人哪。
「於人無爭,於世無求。」這兩句話你做到究竟圓滿了,你就是法身如來。
◎「開示」這兩個字是佛門術語。「開」是開啟,「示」是指示。凡夫愚昧,對於事實真相不了解,佛菩薩慈悲,引導他入門,叫悟入。他雖然入了門,但入門後不識貨,就好像我們看故宮博物院,裡面收藏的文物,我們看不懂,得有人給我們講解,講解叫「開」。不但講解,還要指示,指給他看,他明白了,這叫示,開示。
開示裡包含著身行言教,身行是「示」,言教是「開」,開啟。所以幫助眾生的方法是破迷開悟,手段是教學。不但釋迦牟尼佛用這個方法,佛告訴我們,佛佛道同,一切諸佛如來、菩薩、羅漢在六道裡教化眾生,統統用這個方法。
◎法藏菩薩在因地所發的大願,十方世界一切諸佛也未曾發過這樣的願。這樣的大願能不能圓滿?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。佛家常說,佛氏門中,有願必成,怕的是你不發願。不是其他的諸佛做不到,是其他諸佛沒有動這個念頭,沒有發這個願。他發的這個願超過十方一切諸佛。
願是發了,怎樣修學?怎樣達到?我們學習《無量壽經》,就是學習阿彌陀佛。阿彌陀佛在哪裡?就在眼前,佛就是經,經就是佛,經佛合一。真學阿彌陀佛,我們和阿彌陀佛就有感應,因為只有真學,我們才能和阿彌陀佛在同一頻道上。
- Category
- AMTB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