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素雲老師《無量壽經》複講第二回---第22集
時間: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一日
地點:六和小院
內容重點摘要:
◎自在是什麼樣?雖然造種種業,沒有一個放在心上,所以心地清淨無染,他就得自在了。好事、壞事都不要放在心上,一定要記住,好事放在心上是三善道,壞事放在心上是三惡道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,你往生不了極樂世界。好事、壞事,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。離就不執著,不放在心上,即一切法那就是業自在。所以「菩薩能隨諸業」,他能恆順眾生,順境逆境,善緣惡緣,無不自在,統統能隨。
◎每個人跟眾生的緣不一樣,所以與一切眾生結緣,這是學佛人所必須的、必要的。你不跟他結緣不能度他,佛不度無緣之人。結緣的心要常有,結緣的事要常做。沒有東西結緣,用笑臉迎人就是結緣。像彌勒菩薩滿面笑容,一切眾生看到都生歡喜心,這就是結法緣。
◎持戒就是守規矩,不守規矩哪能成就?規矩裡頭最重要的,老法師常說一個孝,一個敬。這是戒律的根,沒有孝敬,什麼都學不成。印光大師常說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。」你學東西能得多少,完全在你的誠敬心,這個不能不懂。
誠敬表現在待人接物是仁,中國五常裡頭,說的仁義禮智信,是仁。仁人君子,愛人,把孝敬父母、尊敬老師這個心用在對一切眾生。在佛法的五戒,不殺生,他怎麼會傷害人?那不可能。第二個是義,義就是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能循理。理就是戒律,自自然然不會違犯戒律,做得那麼好,做給別人看。身教,戒律是身教,不是言教,要做出來。
◎佛法的教育終極目標是什麼?是回歸自性,就是禪宗說的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無量法門都是如此。現在一般人,哪個人不要健康?哪個人不想長壽?哪個人不想有智慧?海賢老和尚給我們示現出來了,念佛可以得健康,念佛可以長壽,念佛可以生智慧,他做出來給我們看了,那可是真的,裝是裝不出來的。一百一十二歲不需要別人照顧,自己照顧自己。有時候還照顧別人,頭腦清楚,思想敏捷,心地善良慈悲,沒有怨恨,沒有惡念。看到他生活很清苦,但他是快樂的、自在的。
◎《華嚴經》裡有十個自在:
(一)命自在。「命自在,菩薩得長壽慧命,經無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間,無有障礙也。」
(二)心自在。「心自在,菩薩智慧方便,調伏自心,能入無量之大三昧,遊戲神通,而無障礙。」
(三)資具自在。「資具自在,菩薩能以無量珍寶,種種資具,嚴飾一切世界,清淨無礙。」
(四)業自在。「業自在,菩薩能隨種種業,示現受種種果報。」
(五)受生自在。「受生自在,菩薩隨其心念,能於諸世界中示現受生,無障無礙。」
(六)解自在。「解自在,菩薩勝解成就,能示現種種色身,演說妙法,無障無礙也。」
(七)願自在。「願自在,菩薩隨願欲,於諸剎中,應時出現,成等正覺,無障無礙也。」
(八)神力自在。「菩薩神通廣大,威力難量,於世界中,示現變化,無障無礙也。」
(九)法自在。「法自在,菩薩得大辯才,於諸法中,廣演說無邊法門,無障無礙也。」
(十)智自在。「智自在,菩薩智慧具足,於一念中,能現如來之十力無畏,成等正覺,無障無礙也。」
地點:六和小院
內容重點摘要:
◎自在是什麼樣?雖然造種種業,沒有一個放在心上,所以心地清淨無染,他就得自在了。好事、壞事都不要放在心上,一定要記住,好事放在心上是三善道,壞事放在心上是三惡道,你出不了六道輪迴,你往生不了極樂世界。好事、壞事,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離一切相,即一切法。離就不執著,不放在心上,即一切法那就是業自在。所以「菩薩能隨諸業」,他能恆順眾生,順境逆境,善緣惡緣,無不自在,統統能隨。
◎每個人跟眾生的緣不一樣,所以與一切眾生結緣,這是學佛人所必須的、必要的。你不跟他結緣不能度他,佛不度無緣之人。結緣的心要常有,結緣的事要常做。沒有東西結緣,用笑臉迎人就是結緣。像彌勒菩薩滿面笑容,一切眾生看到都生歡喜心,這就是結法緣。
◎持戒就是守規矩,不守規矩哪能成就?規矩裡頭最重要的,老法師常說一個孝,一個敬。這是戒律的根,沒有孝敬,什麼都學不成。印光大師常說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。」你學東西能得多少,完全在你的誠敬心,這個不能不懂。
誠敬表現在待人接物是仁,中國五常裡頭,說的仁義禮智信,是仁。仁人君子,愛人,把孝敬父母、尊敬老師這個心用在對一切眾生。在佛法的五戒,不殺生,他怎麼會傷害人?那不可能。第二個是義,義就是起心動念、言語造作都能循理。理就是戒律,自自然然不會違犯戒律,做得那麼好,做給別人看。身教,戒律是身教,不是言教,要做出來。
◎佛法的教育終極目標是什麼?是回歸自性,就是禪宗說的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,無量法門都是如此。現在一般人,哪個人不要健康?哪個人不想長壽?哪個人不想有智慧?海賢老和尚給我們示現出來了,念佛可以得健康,念佛可以長壽,念佛可以生智慧,他做出來給我們看了,那可是真的,裝是裝不出來的。一百一十二歲不需要別人照顧,自己照顧自己。有時候還照顧別人,頭腦清楚,思想敏捷,心地善良慈悲,沒有怨恨,沒有惡念。看到他生活很清苦,但他是快樂的、自在的。
◎《華嚴經》裡有十個自在:
(一)命自在。「命自在,菩薩得長壽慧命,經無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間,無有障礙也。」
(二)心自在。「心自在,菩薩智慧方便,調伏自心,能入無量之大三昧,遊戲神通,而無障礙。」
(三)資具自在。「資具自在,菩薩能以無量珍寶,種種資具,嚴飾一切世界,清淨無礙。」
(四)業自在。「業自在,菩薩能隨種種業,示現受種種果報。」
(五)受生自在。「受生自在,菩薩隨其心念,能於諸世界中示現受生,無障無礙。」
(六)解自在。「解自在,菩薩勝解成就,能示現種種色身,演說妙法,無障無礙也。」
(七)願自在。「願自在,菩薩隨願欲,於諸剎中,應時出現,成等正覺,無障無礙也。」
(八)神力自在。「菩薩神通廣大,威力難量,於世界中,示現變化,無障無礙也。」
(九)法自在。「法自在,菩薩得大辯才,於諸法中,廣演說無邊法門,無障無礙也。」
(十)智自在。「智自在,菩薩智慧具足,於一念中,能現如來之十力無畏,成等正覺,無障無礙也。」
- Category
- AMTB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