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土觉音丨最慈悲的呼唤
Video Player is loading.
净土觉音丨最慈悲的呼唤
“阿弥陀佛就是以名号来呼唤我们。如果看到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名号,就知道这是佛在呼唤我们…”
文/ 净宗法师
播音:佛觉居士
摘自《净土宗概论讲记》
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后,经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时间的修行,圆满大愿,于十劫之前,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,即是阿弥陀佛。十劫以来,阿弥陀佛一直不停地呼唤着我们往生其涅槃国土——极乐世界。
法藏比丘发的四十八愿,每一条愿都说“如果我达不到这个愿,我就不成佛”,那四十八愿是不是已经圆满了呢?现在每一条愿都已圆满,法藏比丘已经成佛了。
阿弥陀佛成佛了,他的目的是什么?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“欲生我国”。在成佛之前,他要建立净土,要成佛,“如果我成佛,就要救度十方众生到我的净土来”,成佛之后,他就顺着本愿,顺着他的心,呼唤我们去往生。
阿弥陀佛怎么呼唤我们?经文里就是“欲生我国”,但他不是跑来对着我们的耳朵喊“某某人,你要往生我的净土,你要来啊!”阿弥陀佛要是对我们说话、喊我们,我们可能就被吓着了。阿弥陀佛呼唤我们是非常善巧的,这种善巧方便主要是一种大念力,一种爱心,这都是佛的心。
佛是尽虚空、遍法界的,《无量寿经》上卷说到“华光出佛”,极乐世界的莲花会放多少光明,每一光里又出多少佛,每一佛又放百千光明,往各个世界度化众生;又说到“香熏十方”,极乐世界的宝树发出香味,遍及十方。
那我们怎么没有听到,没有闻到?这都有内涵在里面。因为佛救度我们、呼唤我们,是以佛的光明,所谓“光明遍照十方世界”。“那我也没看到啊!”是的,没有看到。
所以,结合起来,阿弥陀佛就是以名号来呼唤我们。如果看到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名号,就知道这是佛在呼唤我们,是在说“你要回来,你要往生,你要回到我的净土”。
所以,以后听到别人念佛,就不要无动于衷了;要知道这是佛在呼唤你,是在喊“某某人,你要回来”。
善导大师对六字名号的解释:
“言“南无”者,即是归命,亦是发愿回向之义;言“阿弥陀佛”者,即是其行:以斯义故,必得往生。”
这也是解释阿弥陀佛的呼唤。“归命”就是“你要归来”,归来是法身慧命的觉醒,像水归到大海一样,“归命啊,归命啊!你要归来啊!”“发愿回向”就是“你要回到我的净土”。
那怎么回来?道路在哪里呢?“阿弥陀佛”即是其行,“我就是你的道路,我就是你的功德资粮”。善导大师在“二河白道喻”里就说明,佛在河对岸呼唤我们说:
“汝一心正念直来,我能护汝!”
那怎么去呢?水火当中有条白道,这条白道其实就是六字名号,也是阿弥陀佛的功德,也可以讲就是阿弥陀佛的身体,是阿弥陀佛本身。“你要来我的净土,踏着我的身体就可以过来了,不要怕掉到水里或者被烦恼之火所燃烧”,这就是阿弥陀佛以他名号的功德来呼唤我们。
阿弥陀佛的呼唤是无时不在的,也是无处不在的;如果我们内心觉醒,就能感觉到,种种迹象都显示出这一点。就像苏东坡在诗中所写的:
“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。”
这两句话写得很优美。风起浪涌,我们听到的都是佛的广长舌宣说妙法的声音,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清净之身。这是我们心性的觉醒,有信心才能领会、才能听到弥陀的呼唤。
还有一首古诗写得也很好,我也经常忆念这首诗,觉得它和佛的慈悲很相应。这首诗是杜甫写的:
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
弥陀呼唤我们就是这样的。“好雨”就是甘露妙雨,是可以滋润一切众生菩提觉苗的雨。它是知道时节的,众生的时节因缘成熟了,根机成熟了,不早不晚,“当春乃发生”,在这个时节,雨就下了。弥陀呼唤我们,他会观察十方众生的根机,是不早不晚的。
他会“随风潜入夜”。“风”就是预先调熟众生的过程。这风很柔和,不是暴风。风没有形象,很细腻,很细微;用风来比喻阿弥陀佛的大悲,阿弥陀佛法雨的救度可以用“随风潜入夜”来比喻。
“潜”就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;“夜”指我们在无明中,是昏暗的,不了解、不知道佛的慈悲。我们在三界中,也像在睡觉。在晚上睡觉的时候,如果佛对着我们的耳朵喊一声,那不就像打雷一样让我们受惊吓了吗?佛不可能这样,而是在我们安眠的时候,不打扰我们休息,细细地滋润。
“润”是滋润。“物”在诗中指草木,这里比喻为一切众生。“细”是细腻。佛滋润众生的心田,非常细腻,生怕打扰了我们,是没有声音的;但是万物都在生长。所以阿弥陀佛救度我们,如同天地造化一样,是非常善巧的。
这是我个人对这首诗的理解。
南无阿弥陀佛
【净土宗相关网站】
淨土宗網站:www.plb.tw
弘愿寺网站:www.hongyuansi.com
淨土宗Youtube:www.youtube.com/user/Plbamt
净宗讲堂Youtube:https://goo.gl/0Wtv8j
“阿弥陀佛就是以名号来呼唤我们。如果看到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名号,就知道这是佛在呼唤我们…”
文/ 净宗法师
播音:佛觉居士
摘自《净土宗概论讲记》
法藏比丘发四十八愿后,经过不可思议兆载永劫时间的修行,圆满大愿,于十劫之前,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,即是阿弥陀佛。十劫以来,阿弥陀佛一直不停地呼唤着我们往生其涅槃国土——极乐世界。
法藏比丘发的四十八愿,每一条愿都说“如果我达不到这个愿,我就不成佛”,那四十八愿是不是已经圆满了呢?现在每一条愿都已圆满,法藏比丘已经成佛了。
阿弥陀佛成佛了,他的目的是什么?就是第十八愿所讲的“欲生我国”。在成佛之前,他要建立净土,要成佛,“如果我成佛,就要救度十方众生到我的净土来”,成佛之后,他就顺着本愿,顺着他的心,呼唤我们去往生。
阿弥陀佛怎么呼唤我们?经文里就是“欲生我国”,但他不是跑来对着我们的耳朵喊“某某人,你要往生我的净土,你要来啊!”阿弥陀佛要是对我们说话、喊我们,我们可能就被吓着了。阿弥陀佛呼唤我们是非常善巧的,这种善巧方便主要是一种大念力,一种爱心,这都是佛的心。
佛是尽虚空、遍法界的,《无量寿经》上卷说到“华光出佛”,极乐世界的莲花会放多少光明,每一光里又出多少佛,每一佛又放百千光明,往各个世界度化众生;又说到“香熏十方”,极乐世界的宝树发出香味,遍及十方。
那我们怎么没有听到,没有闻到?这都有内涵在里面。因为佛救度我们、呼唤我们,是以佛的光明,所谓“光明遍照十方世界”。“那我也没看到啊!”是的,没有看到。
所以,结合起来,阿弥陀佛就是以名号来呼唤我们。如果看到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名号,就知道这是佛在呼唤我们,是在说“你要回来,你要往生,你要回到我的净土”。
所以,以后听到别人念佛,就不要无动于衷了;要知道这是佛在呼唤你,是在喊“某某人,你要回来”。
善导大师对六字名号的解释:
“言“南无”者,即是归命,亦是发愿回向之义;言“阿弥陀佛”者,即是其行:以斯义故,必得往生。”
这也是解释阿弥陀佛的呼唤。“归命”就是“你要归来”,归来是法身慧命的觉醒,像水归到大海一样,“归命啊,归命啊!你要归来啊!”“发愿回向”就是“你要回到我的净土”。
那怎么回来?道路在哪里呢?“阿弥陀佛”即是其行,“我就是你的道路,我就是你的功德资粮”。善导大师在“二河白道喻”里就说明,佛在河对岸呼唤我们说:
“汝一心正念直来,我能护汝!”
那怎么去呢?水火当中有条白道,这条白道其实就是六字名号,也是阿弥陀佛的功德,也可以讲就是阿弥陀佛的身体,是阿弥陀佛本身。“你要来我的净土,踏着我的身体就可以过来了,不要怕掉到水里或者被烦恼之火所燃烧”,这就是阿弥陀佛以他名号的功德来呼唤我们。
阿弥陀佛的呼唤是无时不在的,也是无处不在的;如果我们内心觉醒,就能感觉到,种种迹象都显示出这一点。就像苏东坡在诗中所写的:
“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。”
这两句话写得很优美。风起浪涌,我们听到的都是佛的广长舌宣说妙法的声音,山河大地都是佛的清净之身。这是我们心性的觉醒,有信心才能领会、才能听到弥陀的呼唤。
还有一首古诗写得也很好,我也经常忆念这首诗,觉得它和佛的慈悲很相应。这首诗是杜甫写的:
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。
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。”
弥陀呼唤我们就是这样的。“好雨”就是甘露妙雨,是可以滋润一切众生菩提觉苗的雨。它是知道时节的,众生的时节因缘成熟了,根机成熟了,不早不晚,“当春乃发生”,在这个时节,雨就下了。弥陀呼唤我们,他会观察十方众生的根机,是不早不晚的。
他会“随风潜入夜”。“风”就是预先调熟众生的过程。这风很柔和,不是暴风。风没有形象,很细腻,很细微;用风来比喻阿弥陀佛的大悲,阿弥陀佛法雨的救度可以用“随风潜入夜”来比喻。
“潜”就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;“夜”指我们在无明中,是昏暗的,不了解、不知道佛的慈悲。我们在三界中,也像在睡觉。在晚上睡觉的时候,如果佛对着我们的耳朵喊一声,那不就像打雷一样让我们受惊吓了吗?佛不可能这样,而是在我们安眠的时候,不打扰我们休息,细细地滋润。
“润”是滋润。“物”在诗中指草木,这里比喻为一切众生。“细”是细腻。佛滋润众生的心田,非常细腻,生怕打扰了我们,是没有声音的;但是万物都在生长。所以阿弥陀佛救度我们,如同天地造化一样,是非常善巧的。
这是我个人对这首诗的理解。
南无阿弥陀佛
【净土宗相关网站】
淨土宗網站:www.plb.tw
弘愿寺网站:www.hongyuansi.com
淨土宗Youtube:www.youtube.com/user/Plbamt
净宗讲堂Youtube:https://goo.gl/0Wtv8j