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從一個呼吸開始
台灣每年因"下呼吸道"疾病而死亡的人數超過六千人,其中包括肺阻塞、肺纖維化等疾病,患者共同的問題都是,容易覺得"喘"、咳嗽與咳痰,因此導致呼吸困難。除了用藥物來緩解症狀,其實透過運動復健也有大大的加分效果。
罹患肺阻塞的邱先生,過去連說話都會喘不過氣,在接受過運動復健治療後,狀況有明顯的改善。
患者 邱建逢:「運動跟一些他們做的復健,就是要幫助我們,呼吸比較不會那麼喘,明顯可以改善我們喘的那個狀況。」
有感於近年來肺功能與呼吸問題的病人增加,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,投入更多的資源服務患者。
台北慈濟醫院急重症管理中心主任 吳耀光:「過去的排這個胸腔復健的部分,需要等比較久,現在有比較大的空間,它可以讓這個等待的時間比較少,病人可以得到的照顧,可能就會更深更廣。」
胸腔復健的醫師,會根據患者的肺功能,開立個人化運動處方箋,透過上下肢各種強度的運動,進行呼吸肌肉訓練提升肺活量。
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 藍冑進:「可以同時讓他下肢跟上肢,同時有訓練,在這個過程當中,他也會訓練到呼吸肌肉,所以這個效果就是更全面性。」
此外,針對患者常出現的咳痰、肺部塌陷等問題,也提供自動拍痰背心與副壓呼吸器等治療。透過全面性的胸肺復健計畫,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肺功能,改善生活品質。
黃欣妍 張正隆 台北新店報導
罹患肺阻塞的邱先生,過去連說話都會喘不過氣,在接受過運動復健治療後,狀況有明顯的改善。
患者 邱建逢:「運動跟一些他們做的復健,就是要幫助我們,呼吸比較不會那麼喘,明顯可以改善我們喘的那個狀況。」
有感於近年來肺功能與呼吸問題的病人增加,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,投入更多的資源服務患者。
台北慈濟醫院急重症管理中心主任 吳耀光:「過去的排這個胸腔復健的部分,需要等比較久,現在有比較大的空間,它可以讓這個等待的時間比較少,病人可以得到的照顧,可能就會更深更廣。」
胸腔復健的醫師,會根據患者的肺功能,開立個人化運動處方箋,透過上下肢各種強度的運動,進行呼吸肌肉訓練提升肺活量。
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內科主任 藍冑進:「可以同時讓他下肢跟上肢,同時有訓練,在這個過程當中,他也會訓練到呼吸肌肉,所以這個效果就是更全面性。」
此外,針對患者常出現的咳痰、肺部塌陷等問題,也提供自動拍痰背心與副壓呼吸器等治療。透過全面性的胸肺復健計畫,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肺功能,改善生活品質。
黃欣妍 張正隆 台北新店報導
- Category
- AMTB Đài Lo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