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母准提心咒
准提菩萨的脸上有三个眼睛,表示理、智、事三义,或说表佛部、金刚部、莲华部三部。又表具足佛眼、法服、慧眼;又表不纵不横,三谛一如平等的涵义。准提咒的意义
'南无'(namah)是归命的意思。
'飒哆喃 三藐三勃陀 俱胝南'(saptanam-samyaksam-buddha-kotinam)是七千万正等觉。
'怛侄他'(tadyata)其意是'即说咒曰',这句常常出现在一般的咒语之中,'怛侄他'之前的咒语是归敬文,接下来的是咒语的中心内容。
'唵'(om),是咒的起音。唵字是皈命,也可以说是咒的起始。'折隶'(cale)是觉动,'主隶'(cule)是生起,'准提'(cundhe)是清净,'娑婆诃'(svaha)是成就的意思。
整句咒意是:由觉动—大觉之动,而生起清净的成就。依此咒意看来,'觉动'是属于大悲心遍起的作用,所以他的体性是清净的,而以清净的体性生起大悲作用,这都是由于七十七俱胝佛所共同加持。
准提咒出现的因缘
准提菩萨的真言出现因缘,在《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》中记戴,佛陀因愍念未来薄福恶业众生的缘故,入准提三摩地,而说此过去七俱胝佛所说陀罗尼。
根据《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》记戴,七十七俱胝诸彿如来,在六字大明咒的因缘之下同时示现,共同宣说准提神咒。因为此咒所现起的根源为此,所以准提菩萨也可说是七十七俱胝佛所共同加持的化身。准提神咒的殊胜之处,有三种不同余咒:
1、准提咒,总含一切诸真言故,一切真言,不能含准提,如大海能摄百川,百川不摄大海。
2、准提坛法,人易办故,但以一新镜,未曾用者,便是坛法,不同余咒,建办坛法,须得拣选净处,香泥涂地,广造佛像,多用供具,方能成就。
3、准提法门不拣染净得诵持故,不问在家出家,饮酒食肉,有妻子等,皆能持诵,因为今时,俗流之辈,带妻挟子,饮酒啖肉,是为常业,虽逢善知识教示,习性难以改革,若不用此大不思议咒法救脱,如是人等,何日得出生死,不同余咒,须要持戒,方得诵习。
又《大教王经》云:'七俱胝如来三身赞,说准提菩萨真言,能度一切贤圣,若人持诵,一切所求,悉得成就,不久证得,大准提果。是知准提真言,密藏之中,最为第一,是真言之母,神咒之王也。
此准提咒,一切诸佛菩萨等同说,独部别行,总摄二十五部真言坛法。准梵本有十万偈说文。龙树菩萨以偈赞曰:
准提功德聚 寂静心常诵
一切诸大难 无能侵是人
天上及人间 受福如佛等
遇此如意珠 定获无等等
'南无'(namah)是归命的意思。
'飒哆喃 三藐三勃陀 俱胝南'(saptanam-samyaksam-buddha-kotinam)是七千万正等觉。
'怛侄他'(tadyata)其意是'即说咒曰',这句常常出现在一般的咒语之中,'怛侄他'之前的咒语是归敬文,接下来的是咒语的中心内容。
'唵'(om),是咒的起音。唵字是皈命,也可以说是咒的起始。'折隶'(cale)是觉动,'主隶'(cule)是生起,'准提'(cundhe)是清净,'娑婆诃'(svaha)是成就的意思。
整句咒意是:由觉动—大觉之动,而生起清净的成就。依此咒意看来,'觉动'是属于大悲心遍起的作用,所以他的体性是清净的,而以清净的体性生起大悲作用,这都是由于七十七俱胝佛所共同加持。
准提咒出现的因缘
准提菩萨的真言出现因缘,在《七俱胝佛母所说准提陀罗尼经》中记戴,佛陀因愍念未来薄福恶业众生的缘故,入准提三摩地,而说此过去七俱胝佛所说陀罗尼。
根据《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》记戴,七十七俱胝诸彿如来,在六字大明咒的因缘之下同时示现,共同宣说准提神咒。因为此咒所现起的根源为此,所以准提菩萨也可说是七十七俱胝佛所共同加持的化身。准提神咒的殊胜之处,有三种不同余咒:
1、准提咒,总含一切诸真言故,一切真言,不能含准提,如大海能摄百川,百川不摄大海。
2、准提坛法,人易办故,但以一新镜,未曾用者,便是坛法,不同余咒,建办坛法,须得拣选净处,香泥涂地,广造佛像,多用供具,方能成就。
3、准提法门不拣染净得诵持故,不问在家出家,饮酒食肉,有妻子等,皆能持诵,因为今时,俗流之辈,带妻挟子,饮酒啖肉,是为常业,虽逢善知识教示,习性难以改革,若不用此大不思议咒法救脱,如是人等,何日得出生死,不同余咒,须要持戒,方得诵习。
又《大教王经》云:'七俱胝如来三身赞,说准提菩萨真言,能度一切贤圣,若人持诵,一切所求,悉得成就,不久证得,大准提果。是知准提真言,密藏之中,最为第一,是真言之母,神咒之王也。
此准提咒,一切诸佛菩萨等同说,独部别行,总摄二十五部真言坛法。准梵本有十万偈说文。龙树菩萨以偈赞曰:
准提功德聚 寂静心常诵
一切诸大难 无能侵是人
天上及人间 受福如佛等
遇此如意珠 定获无等等
- Category
- Buddhist musi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