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真樂?
真樂叫法喜,是從心性裡頭流出來的。世間人講的樂,都是外面刺激,你心裡頭歡喜,那個心是妄心,不是真心,要辨別清楚。辨別清楚之後,世間只有苦,沒有樂,這是真的。佛說得最好,樂是壞苦。樂,你看到心裡喜歡,離開之後,樂就沒有了。男女相愛很樂,一個走了、死了,那個就苦了,死的人也苦,活的人也苦,都苦。所以樂是壞苦,不是真的。法喜是真的,它不是壞苦。孔子嘗到味道,不夠深,《論語》上第一句就說這個。第一句用意很深,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」。學是聖賢教誨,學習聖賢教誨的人,能夠把它落實在生活上、落實在工作、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,全用上了,這叫習。那個裡頭有樂,那是真樂,不亦悅乎。用悅,不用樂,樂是外頭來的,悅是從內心裡頭流出來的。喜悅就是法喜,大乘教裡面講法喜充滿,常生歡喜心。那是什麼?覺悟了,明白了,這個樂。以前看這個經,看了幾十遍也沒看懂;現在看經愈看愈有味道,昨天看昨天的味道,今天看又是一個味道,天天有進步。這裡頭的意思無窮,永遠沒有辦法圓滿得了,字字句句無量義,字字句句帶給我們充滿了法喜。為什麼阿羅漢以上,他們修學鍥而不捨?快樂,享受!真懂得享受,絕對不是凡夫能想像得到的,凡夫是妄心,怎麼能想到真心?用真心就快樂。你可以去嘗試一下,守住一條戒,不妄語,對人都說真話,就這一點帶給你無窮的快樂。說妄語有罪惡感,那就是苦,將來果報,妄語拔舌地獄,更苦。所以戒律帶給我們什麼?帶給我們快樂,真樂,不是叫我們受苦。這樣也不能做,那樣也不能做,你做了怎麼樣?做了你會受良心責備,死後三途苦報。搞清楚、搞明白了,才知道佛的慈悲,佛對一切眾生的愛護,才會生起感恩戴德。凡夫無法理解。佛菩薩真的是好人,真正的好人,對於眾生沒有絲毫希求,這就是真的。他不需要我們供養他,也不需要我們讚歎他,一無所求,這樣的人對待我們純真無妄,幫助我們離生死之苦。全靜妙之樂,這靜妙兩個字,不把心靜下來、定下來,妙樂得不到,妙樂是你無法想像的。「窮極之果德」,窮是追根究柢,達到究竟圓滿的果德。
文摘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五三四集) 2013/12/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40-0534
文摘恭錄—2012淨土大經科註 (第五三四集) 2013/12/8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:02-040-0534
- Category
- AMTB HongK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