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零一七年先師長善護追思紀念法會 誠敬謙和 六和報恩 2周泳杉老師主講
誠敬謙和 六和報恩
周泳杉老師主講
學而第十二章講表
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鄭玄讓注》︰「鄭玄欲注《春秋傳》,尚未成時,行與服子慎服虔遇,宿客舍。先未相識。服在外車上,與人說己注《傳》意。玄聽之良久,多與己同。玄就車與語曰:『吾久欲注,尚未了,聽君向言,多與吾同,今當盡以所注與君。』遂為服氏注。」
○蓮池大師《竹窗二筆印宗法師》︰「六祖既受黃梅心印,隱於屠獵傭賤一十六年。後至印宗法師講席,出風幡語,印宗聞而延入,即為剃染,禮請升座說法。人知六祖之為龍天推出矣,未知印宗之不可及也。其自言:『某甲講經,猶如瓦礫;仁者論義,猶如真金。』夫印宗久談經論,已居然先輩大法師矣,而使我慢之情未忘,勝負之心尚在,安能尊賢重道,舍己從人,一至於是乎?六祖固古佛之流亞同類的人物,而印宗亦六祖之儔類也。聖賢聚會,豈偶然而已哉?」
○《以讓起家》︰一、周太王讓於犬戎。《史記周本紀》︰「有民立君,將以利之。今戎狄所為攻戰,以吾地與民。民之在我,與其在彼何異?民欲以我故戰,殺人父子而君之,予不忍為。」二、泰伯讓於兄弟。《論語》︰「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,三以天下讓,民無得而稱焉。」三、文王讓於無道。《論語》︰「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,周之德,其可謂至德也已矣。」四、武王當仁不讓。《史記周本紀》︰「武王上祭於畢畢文王墓地名。東觀兵,至於盟津。(中略) 是時,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。諸侯皆曰:『紂可伐矣。』武王曰:『女未知天命,未可也。』乃還師歸。居二年,聞商紂昏亂暴虐滋甚,殺王子比干,囚箕子。太師疵、少師彊抱其樂器而奔周。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:『殷有重罪,不可以不畢伐。』」五、周公讓於侄兒。《韓詩外傳》:「周公踐天子之位,七年,布衣之士所贄而師者十人,所友見者十二人,窮巷白屋先見四十九人,時進善者百人,教士千人,宮朝者萬人。成王封伯禽於魯,周公誡之曰:『往矣!子無以魯國驕士。吾,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也,又相天下。吾於天下,亦不輕矣。然一沐三握髮,一飯三吐哺,猶恐失天下之士。吾聞德行寬裕,守之以恭者榮;土地廣大,守之以儉者安;祿位尊盛,守之以卑者貴;人眾兵強,守之以畏者勝;聰明睿智,守之以愚者善;博聞強記,守之以淺者智。』夫此六者,皆謙德也。夫貴為天子,富有四海,由此德也。不謙而失天下、亡其身者,桀紂是也。可不慎歟!故《易》有一道,大足以守天下,中足以守其國家,近足以守其身,謙之謂也。夫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」
周泳杉老師主講
學而第十二章講表
○劉義慶《世說新語鄭玄讓注》︰「鄭玄欲注《春秋傳》,尚未成時,行與服子慎服虔遇,宿客舍。先未相識。服在外車上,與人說己注《傳》意。玄聽之良久,多與己同。玄就車與語曰:『吾久欲注,尚未了,聽君向言,多與吾同,今當盡以所注與君。』遂為服氏注。」
○蓮池大師《竹窗二筆印宗法師》︰「六祖既受黃梅心印,隱於屠獵傭賤一十六年。後至印宗法師講席,出風幡語,印宗聞而延入,即為剃染,禮請升座說法。人知六祖之為龍天推出矣,未知印宗之不可及也。其自言:『某甲講經,猶如瓦礫;仁者論義,猶如真金。』夫印宗久談經論,已居然先輩大法師矣,而使我慢之情未忘,勝負之心尚在,安能尊賢重道,舍己從人,一至於是乎?六祖固古佛之流亞同類的人物,而印宗亦六祖之儔類也。聖賢聚會,豈偶然而已哉?」
○《以讓起家》︰一、周太王讓於犬戎。《史記周本紀》︰「有民立君,將以利之。今戎狄所為攻戰,以吾地與民。民之在我,與其在彼何異?民欲以我故戰,殺人父子而君之,予不忍為。」二、泰伯讓於兄弟。《論語》︰「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,三以天下讓,民無得而稱焉。」三、文王讓於無道。《論語》︰「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,周之德,其可謂至德也已矣。」四、武王當仁不讓。《史記周本紀》︰「武王上祭於畢畢文王墓地名。東觀兵,至於盟津。(中略) 是時,諸侯不期而會盟津者八百諸侯。諸侯皆曰:『紂可伐矣。』武王曰:『女未知天命,未可也。』乃還師歸。居二年,聞商紂昏亂暴虐滋甚,殺王子比干,囚箕子。太師疵、少師彊抱其樂器而奔周。於是武王遍告諸侯曰:『殷有重罪,不可以不畢伐。』」五、周公讓於侄兒。《韓詩外傳》:「周公踐天子之位,七年,布衣之士所贄而師者十人,所友見者十二人,窮巷白屋先見四十九人,時進善者百人,教士千人,宮朝者萬人。成王封伯禽於魯,周公誡之曰:『往矣!子無以魯國驕士。吾,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也,又相天下。吾於天下,亦不輕矣。然一沐三握髮,一飯三吐哺,猶恐失天下之士。吾聞德行寬裕,守之以恭者榮;土地廣大,守之以儉者安;祿位尊盛,守之以卑者貴;人眾兵強,守之以畏者勝;聰明睿智,守之以愚者善;博聞強記,守之以淺者智。』夫此六者,皆謙德也。夫貴為天子,富有四海,由此德也。不謙而失天下、亡其身者,桀紂是也。可不慎歟!故《易》有一道,大足以守天下,中足以守其國家,近足以守其身,謙之謂也。夫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」
- Category
- AMTB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