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夢下參長老講解《大乘起信論》28-24(二零零三年於五臺山普壽寺)
六內觀禮。不緣外境,但禮己身內法身真佛,以如實知身心無外故,即是自心清淨本性,亦即自性住佛性也,佛性無二故,本無內外;若局無內外,亦非稱性。我等雖在下凡,不可不解不修也。
七實相禮。實相無相,不可以心取,不可以相求,不可著有禮敬,不可著不禮敬也。能禮所禮,同一實相故,安心寂滅,實相平等禮也。第三禮於後四禮中不可少,而後四禮又不可不勉習之! ——《大乘起信論述記》慈舟老法師
(本講原文)
——四者大願平等方便。所謂發願盡於未來。化度一切衆生使無有餘。皆令究竟無餘涅槃。以隨順法性無斷絕故。法性廣大遍一切衆生平等無二。不念彼此究竟寂滅故。菩薩發是心故。則得少分見於法身。以見法身故。隨其願力。能現八種利益衆生。所謂從兜率天退。入胎。住胎。出胎。出家成道。轉法輪。入於涅槃。然是菩薩未名法身。以其過去無量世來有漏之業未能決斷。隨其所生與微苦相應。亦非業繫。以有大願自在力故。如修多羅中或說有退墮惡趣者。非其實退。但爲初學菩薩未入正位而懈怠者恐怖。令使勇猛故。又是菩薩一發心後。遠離怯弱。畢竟不畏墮二乘地。若聞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勤苦難行乃得涅槃。亦不怯弱。以信知一切法從本已來自涅槃故。
—— 解行發心者當知轉勝。以是菩薩從初正信已來。於第一阿僧祇劫將欲滿故。於真如法中深解現前所修離相。以知法性體無慳貪故。隨順修行檀波羅蜜。以知法性無染離五欲過故。隨順修行屍波羅蜜。以知法性無苦離瞋惱故。隨順修行羼提波羅蜜。以知法性無身心相。離懈怠故。隨順修行毗梨耶波羅蜜。以知法性常定。體無亂故。隨順修行禅波羅蜜。以知法性體明。離無明故。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。
——證發心者。從淨心地乃至菩薩究竟地。證何境界。所謂真如。以依轉識說爲境界。而此證者無有境界。唯真如智名爲法身。是菩薩於一念頃能至十方無餘世界。供養諸佛請轉法輪。唯爲開導利益衆生。不依文字。或示超地速成正覺。以爲怯弱衆生故。或說我於無量阿僧祇劫當成佛道。以爲懈慢衆生故。能示如是無數方便不可思議。而實菩薩種性根等。發心則等。所證亦等。無有超過之法。以一切菩薩皆經三阿僧祇劫故。但隨衆生世界不同。所見所聞根欲性異。故示所行亦有差別。
七實相禮。實相無相,不可以心取,不可以相求,不可著有禮敬,不可著不禮敬也。能禮所禮,同一實相故,安心寂滅,實相平等禮也。第三禮於後四禮中不可少,而後四禮又不可不勉習之! ——《大乘起信論述記》慈舟老法師
(本講原文)
——四者大願平等方便。所謂發願盡於未來。化度一切衆生使無有餘。皆令究竟無餘涅槃。以隨順法性無斷絕故。法性廣大遍一切衆生平等無二。不念彼此究竟寂滅故。菩薩發是心故。則得少分見於法身。以見法身故。隨其願力。能現八種利益衆生。所謂從兜率天退。入胎。住胎。出胎。出家成道。轉法輪。入於涅槃。然是菩薩未名法身。以其過去無量世來有漏之業未能決斷。隨其所生與微苦相應。亦非業繫。以有大願自在力故。如修多羅中或說有退墮惡趣者。非其實退。但爲初學菩薩未入正位而懈怠者恐怖。令使勇猛故。又是菩薩一發心後。遠離怯弱。畢竟不畏墮二乘地。若聞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勤苦難行乃得涅槃。亦不怯弱。以信知一切法從本已來自涅槃故。
—— 解行發心者當知轉勝。以是菩薩從初正信已來。於第一阿僧祇劫將欲滿故。於真如法中深解現前所修離相。以知法性體無慳貪故。隨順修行檀波羅蜜。以知法性無染離五欲過故。隨順修行屍波羅蜜。以知法性無苦離瞋惱故。隨順修行羼提波羅蜜。以知法性無身心相。離懈怠故。隨順修行毗梨耶波羅蜜。以知法性常定。體無亂故。隨順修行禅波羅蜜。以知法性體明。離無明故。隨順修行般若波羅蜜。
——證發心者。從淨心地乃至菩薩究竟地。證何境界。所謂真如。以依轉識說爲境界。而此證者無有境界。唯真如智名爲法身。是菩薩於一念頃能至十方無餘世界。供養諸佛請轉法輪。唯爲開導利益衆生。不依文字。或示超地速成正覺。以爲怯弱衆生故。或說我於無量阿僧祇劫當成佛道。以爲懈慢衆生故。能示如是無數方便不可思議。而實菩薩種性根等。發心則等。所證亦等。無有超過之法。以一切菩薩皆經三阿僧祇劫故。但隨衆生世界不同。所見所聞根欲性異。故示所行亦有差別。
- Category
- AMTB Chin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