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念是自性、是正念、是佛知佛見。「知見立知,是無明本」
Video Player is loading.
淨空法師談 - 一念是自性、是正念、是佛知佛見。「知見立知,是無明本。」
《楞嚴經》講:「知見立知,是無明本。」這是富樓那向釋迦牟尼佛請教,無明從哪裡來的、無明為何來的、為何會有無明?佛是這樣答覆他,這個答覆好,把事實真相完全說出來。知見就是一念,你在一念上再起一個念,就是無明。所以立知就是你再起一個念頭,這就是無明。「一念」是什麼?一念是無念,無念叫一念。《楞嚴經》舉例舉得好,譬如我們張開眼睛,外面境界相看得清清楚楚,這是一念,這叫正念,這叫佛知佛見,是你見性見。見到外面什麼?色性。可是你起了念頭:「我看見了」,壞了,這就立了一個知見,這就是無明本。從這個無明再發展,妄想、分別、執著就愈來愈多,這個麻煩就來了。諸佛菩薩為什麼有能力給一切眾生解粘去縛,他有什麼本事?他就是能保持一念,他不墮落到第二念,他本事在此地。所以他看我們永遠看得清清楚楚,我們看他看不清楚,他的本事就是永遠保持一念,不墮第二念。不墮第二念,你要曉得就是不墮無明,這是你厲害高明處,這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現前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永遠保持第一念,這一念是自性,這一念是真心,這一念裡面不帶妄,這是涅槃的真因。如果從第一念裡頭再生第二念,這就是「知見立知」,世尊說這是「無明本」。外面境界就產生變化,所有一切相分,相分不是真的,是虛妄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這個虛妄相,隨著你的分別、妄想、執著在轉變,所以變無量無邊的法界。十法界是綱領,無量無邊不好說,將無量無邊的法界歸納十大類,跟我們講十法界,每一個法界都是無量無邊。經裡面這些文句、這些道理,我們要細心去觀察、體會,能夠落實到自己生活上就受用無窮,真是佛法裡面所講的「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」。這個效果非常快速,真的所謂是立竿見影,你立刻就能得受用。所以他『能見能現』,這一能就壞了,就落在第二意。『能取境界』,更糟了,愈迷愈深,這取是執著了。「能見能現」是分別,「能取」是執著,「不覺」是妄想,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麻煩就大了。所以佛說這個識叫『所知依』,所知是所知障,所知障是依什麼起的?依這個起來的。『能與染淨所知諸法為依止故』。學佛中下根性的人,換句話說,還沒有見性之前,你學佛也依靠這個。見性之後有沒有離開這個?沒有離開這個。你要是離開它,你自己得不到受用,也不能他受用。可見得悟了之後,成了佛之後,自受用、他受用還是它。但是那個時候自受用、他受用清楚明白,我們現在不知道,迷在其中。
http://www.amtb.tw/14/14-14-08.xml
影片來源:地藏經玄義1998_12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
《楞嚴經》講:「知見立知,是無明本。」這是富樓那向釋迦牟尼佛請教,無明從哪裡來的、無明為何來的、為何會有無明?佛是這樣答覆他,這個答覆好,把事實真相完全說出來。知見就是一念,你在一念上再起一個念,就是無明。所以立知就是你再起一個念頭,這就是無明。「一念」是什麼?一念是無念,無念叫一念。《楞嚴經》舉例舉得好,譬如我們張開眼睛,外面境界相看得清清楚楚,這是一念,這叫正念,這叫佛知佛見,是你見性見。見到外面什麼?色性。可是你起了念頭:「我看見了」,壞了,這就立了一個知見,這就是無明本。從這個無明再發展,妄想、分別、執著就愈來愈多,這個麻煩就來了。諸佛菩薩為什麼有能力給一切眾生解粘去縛,他有什麼本事?他就是能保持一念,他不墮落到第二念,他本事在此地。所以他看我們永遠看得清清楚楚,我們看他看不清楚,他的本事就是永遠保持一念,不墮第二念。不墮第二念,你要曉得就是不墮無明,這是你厲害高明處,這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現前。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永遠保持第一念,這一念是自性,這一念是真心,這一念裡面不帶妄,這是涅槃的真因。如果從第一念裡頭再生第二念,這就是「知見立知」,世尊說這是「無明本」。外面境界就產生變化,所有一切相分,相分不是真的,是虛妄的,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這個虛妄相,隨著你的分別、妄想、執著在轉變,所以變無量無邊的法界。十法界是綱領,無量無邊不好說,將無量無邊的法界歸納十大類,跟我們講十法界,每一個法界都是無量無邊。經裡面這些文句、這些道理,我們要細心去觀察、體會,能夠落實到自己生活上就受用無窮,真是佛法裡面所講的「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」。這個效果非常快速,真的所謂是立竿見影,你立刻就能得受用。所以他『能見能現』,這一能就壞了,就落在第二意。『能取境界』,更糟了,愈迷愈深,這取是執著了。「能見能現」是分別,「能取」是執著,「不覺」是妄想,妄想、分別、執著,麻煩就大了。所以佛說這個識叫『所知依』,所知是所知障,所知障是依什麼起的?依這個起來的。『能與染淨所知諸法為依止故』。學佛中下根性的人,換句話說,還沒有見性之前,你學佛也依靠這個。見性之後有沒有離開這個?沒有離開這個。你要是離開它,你自己得不到受用,也不能他受用。可見得悟了之後,成了佛之後,自受用、他受用還是它。但是那個時候自受用、他受用清楚明白,我們現在不知道,迷在其中。
http://www.amtb.tw/14/14-14-08.xml
影片來源:地藏經玄義1998_12 淨空法師啟講於 新加坡淨宗學會
- Category
- AMTB Đài Lo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