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西方極樂世界寶花布地的兩種殊勝】
「風吹寶樹,依花色光」,花的色(顏色),花所放的光,「自然會聚,青黃赤白,遍滿其國」。這是放光,這個光裡面有顏色,有彩色,也是自然會聚,調成種種不同的圖案,也是遍滿國土,極樂世界美不勝收。「故經云:飄華成聚,種種色光,遍滿佛土;隨色次第,而不雜亂」,這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。
「又《吳譯》曰」,這個經文上,「吹七寶樹皆作五音聲」。五音聲是中國古時候的音樂,五音: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用現在的話說,交響樂。風吹寶樹,聲音是在演奏交響樂。「以七寶樹華悉覆其國中」。七寶,七不是數字、不是七種,是代表圓滿,七的意思是四方、上下、當中,這就是圓滿,圓滿那就無量無數。
說明極樂世界,是居住的環境、學習的環境,美不勝收。不但美,它微妙,為什麼?它能說法,它能幫助我們斷煩惱、長菩提,能幫助我們得清淨心、得平等慧,如同經上所說必定成佛,十二願「定成正覺」,必定成佛。佛菩薩的教誨咱不說,環境裡面,大自然的環境都能幫助我們、成就我們,這是什麼?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無量功德的成就。阿彌陀佛修積的功德,所發的四十八願是為我們,為誰?為那些相信的人、發願求生淨土的人,是為他們,他們統統有分。如果我們能相信,我們能發願求生淨土,我們也有分。
我們再看下面,《吳譯》本的後面兩句,「皆散佛及諸菩薩、阿羅漢上」,全都有。「樹華」,這下面是念老說的,「因風從空散揚,供養聖眾如天雨華,遍布佛土」,美觀到極處。有情,諸佛如來、菩薩、聲聞,還包括天人,這是有情大眾,遍布佛土。
「《往生論》謂寶華布地,有二殊勝:一為妙色殊勝,飄華有序」,它有秩序,它不是亂來的。跟我們這邊風吹樹葉、風吹花瓣不一樣,我們這邊是沒有秩序,亂成一團,撒在地面上,地面上不乾淨,還要把花掃除。極樂世界的花有秩序,鋪成花毯,像我們的地毯一樣,自然組成圖案,讓每一個人看到稱心如意,都生歡喜心。
這兩種殊勝,第一種,妙色殊勝,飄華有序,「依色成聚。青黃赤白,皆隨其類。故曰隨色次第,而不雜亂。寶花布地,如圖如錦」,圖是圖畫、圖案,錦是錦繡,這用作比喻。「種種色光,遍滿佛土。是為色妙也」。極樂世界人;我們這邊六根對五塵境界,極樂世界五根對的是妙色的境界,不一樣。
「二者妙觸殊勝。經云柔軟光潔。光者,指上述之色光無量,潔者,指花質潔淨」,乾淨,一塵不染;「柔軟者指妙觸」,我們從上面走過,這個柔軟妙觸就像兜羅綿。「兜羅綿,梵語,道宣律師曰:草木花絮也」,是草木花結成的,像棉花一樣,棉花結成絮,「蒲臺花、柳花、白楊花、白疊花等絮是也。取細軟義」,取這個意思。這是說的妙色。
我們再看下面第五段,「再顯妙觸」。觸是身,身體接觸,這叫妙觸。你看:
【足履其上。】
佛、菩薩、羅漢都不穿鞋子,古印度佛陀在世,足底下沒有鞋子,都是赤腳,所以這個足在花上行走。
【沒深四指。隨足舉已。還復如初。】
這個花是軟的,『沒』是它軟下去,四指這麼厚,這麼厚,四指。「舉足出花,花即平整如初」。它有彈性,這花有彈性,我們腳提起來的時候,它下面就平了。踩下去之後,沒下去四指;舉足出花,它就平復,花即平整如初。「故曰:隨足舉已,還復如初」。這是我們身體,腳底踏在這個花上面,接觸在花上面,它柔軟的,讓你感到非常舒適。
本文節錄自【2014淨土大經科註】第290集
「又《吳譯》曰」,這個經文上,「吹七寶樹皆作五音聲」。五音聲是中國古時候的音樂,五音:宮、商、角、徵、羽,用現在的話說,交響樂。風吹寶樹,聲音是在演奏交響樂。「以七寶樹華悉覆其國中」。七寶,七不是數字、不是七種,是代表圓滿,七的意思是四方、上下、當中,這就是圓滿,圓滿那就無量無數。
說明極樂世界,是居住的環境、學習的環境,美不勝收。不但美,它微妙,為什麼?它能說法,它能幫助我們斷煩惱、長菩提,能幫助我們得清淨心、得平等慧,如同經上所說必定成佛,十二願「定成正覺」,必定成佛。佛菩薩的教誨咱不說,環境裡面,大自然的環境都能幫助我們、成就我們,這是什麼?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無量功德的成就。阿彌陀佛修積的功德,所發的四十八願是為我們,為誰?為那些相信的人、發願求生淨土的人,是為他們,他們統統有分。如果我們能相信,我們能發願求生淨土,我們也有分。
我們再看下面,《吳譯》本的後面兩句,「皆散佛及諸菩薩、阿羅漢上」,全都有。「樹華」,這下面是念老說的,「因風從空散揚,供養聖眾如天雨華,遍布佛土」,美觀到極處。有情,諸佛如來、菩薩、聲聞,還包括天人,這是有情大眾,遍布佛土。
「《往生論》謂寶華布地,有二殊勝:一為妙色殊勝,飄華有序」,它有秩序,它不是亂來的。跟我們這邊風吹樹葉、風吹花瓣不一樣,我們這邊是沒有秩序,亂成一團,撒在地面上,地面上不乾淨,還要把花掃除。極樂世界的花有秩序,鋪成花毯,像我們的地毯一樣,自然組成圖案,讓每一個人看到稱心如意,都生歡喜心。
這兩種殊勝,第一種,妙色殊勝,飄華有序,「依色成聚。青黃赤白,皆隨其類。故曰隨色次第,而不雜亂。寶花布地,如圖如錦」,圖是圖畫、圖案,錦是錦繡,這用作比喻。「種種色光,遍滿佛土。是為色妙也」。極樂世界人;我們這邊六根對五塵境界,極樂世界五根對的是妙色的境界,不一樣。
「二者妙觸殊勝。經云柔軟光潔。光者,指上述之色光無量,潔者,指花質潔淨」,乾淨,一塵不染;「柔軟者指妙觸」,我們從上面走過,這個柔軟妙觸就像兜羅綿。「兜羅綿,梵語,道宣律師曰:草木花絮也」,是草木花結成的,像棉花一樣,棉花結成絮,「蒲臺花、柳花、白楊花、白疊花等絮是也。取細軟義」,取這個意思。這是說的妙色。
我們再看下面第五段,「再顯妙觸」。觸是身,身體接觸,這叫妙觸。你看:
【足履其上。】
佛、菩薩、羅漢都不穿鞋子,古印度佛陀在世,足底下沒有鞋子,都是赤腳,所以這個足在花上行走。
【沒深四指。隨足舉已。還復如初。】
這個花是軟的,『沒』是它軟下去,四指這麼厚,這麼厚,四指。「舉足出花,花即平整如初」。它有彈性,這花有彈性,我們腳提起來的時候,它下面就平了。踩下去之後,沒下去四指;舉足出花,它就平復,花即平整如初。「故曰:隨足舉已,還復如初」。這是我們身體,腳底踏在這個花上面,接觸在花上面,它柔軟的,讓你感到非常舒適。
本文節錄自【2014淨土大經科註】第290集
- Category
- AMTB HongKo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