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智慧運動】智慧棒球-Strike Taiwan basepara棒球學校
二十年前,美國職棒大聯盟發現,用紙本記錄到的大數據,有助於球賽的戰術分析,結果就有球隊,藉此在球場上拿到好成績,這就是運動史上「魔球1.0」的由來。
爾後,科技儀器出爐,大聯盟開始要求所有球隊用高速攝影機、感應器將這些數據做更精密的蒐集,到此,「魔球2.0」成形,這便是棒球科技的開端。
現在台灣也有類似的產品,業者在棒球加裝感應器,當選手拿到這顆球投出,不用靠紅外線攝影機,球的速度、轉速、轉軸就能被偵測到,用藍牙傳送到手機App當中,不只如此,手機還能現場拍下球員的練習畫面,讓球員看看自己哪裡需要改進。
有了這套設備,一般民眾或學校球隊 不需要撒大錢買昂貴設備,也能調整球隊戰略、提升球員個人素質,接下來的報導,就來帶大家看一看,棒球科技為棒球帶來什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球場上的揮汗如雨,不只速度跟力量的較勁。劃時代的運動科技
棒球訓練機構業者 謝秉恆:「透過運動跟科技的結合,把這樣的一個訓練方式提升到跟傳統不一樣,我們以數據為本、科學為本,那也就是說可以讓選手跟教練,更有一個比較客觀的數據參考。」
棒球邁入數位新紀元,以後由程式,告訴你這一球,該怎麼投。
前面這一個是Exchanging time 就是說你接到球,你要投出之前這段時間的秒數。傳給二壘手、二壘手接到的秒數,所以,因為現在大聯盟都在看這個數據,就是可以看你的阻殺率。
這顆智慧棒球不簡單,裝了感應器,使用藍牙連線到手機或平板電腦,選手的出手、投球時間、球速、轉速等數據,都被程式擷取整合。
智慧棒球業者 林敬倫:「我們將所有數據統整在一起,包含投球投手啦,包含捕手啦,包含守備啦,包含錄影啦,甚至於這些東西,教練可以不用做的事情,教練可以把教學,或是把帶隊,或是把整個策略經營得更好。」
俗話說直球對決,但專家眼裡,棒球其實是棋類運動,需要動動腦筋,利用球速、轉速,向對手設下陷阱,只是以往這些肉眼看不穿的戰略,都被科技一一拆解。
智慧棒球業者 林敬倫:「他(選手)等一下的狀態是開始進入穩定的時候,他的(棒球)轉速大概會維持在一定的值以上,也就是說上下的誤差範圍不太會超過,(每分鐘)上下100到200轉,但是以他現在的狀況,從(準備)到後面又掉下來,所以其實他上下起伏有將近快500轉左右,那500轉左右的話,他的穩定度其實,要嘛是他身體現在有點不舒適,或是他還沒有(熱身)熱開。」
同樣的球速、但不同的轉速,會讓對手產生錯覺,前提要有科學原理。換做個人角度,智慧棒球還能讓球員調整手感,訓練時能少走點冤枉路。
智慧棒球業者 林敬倫:「你這個人,最強最好的手感,是建立在比如說(球速)110公里(每小時)、2000轉(每分鐘),那今天這個選手在訓練的時候,我是不是可以跟他說,欸 你今天下去,幫我丟15顆,110公里2000轉的球。他從原本的訓練量1500顆投球,降低到600顆投球,他是不是可以保存他的手臂,將近一半以上的能量。」
過去倚靠蠻力訓練,弄不好還會傷身,縮短球員的職業壽命。科技催促各行各業改變,棒球也一樣,而這件事,運動專家說,美國20年前,早就在做了。
棒球訓練機構業者 謝秉恆:「他們(美國)大聯盟的主導,所有(美國)大聯盟的球隊都要裝這個sensor(感測器)跟高速攝影機,然後因為他們有取得大量的影像跟數據,所以事實上他們在雲端分析的軟體程式的能力,都非常強。」
至於台灣研發的智慧棒球,走的是親民路線,一般民眾也能買得起,透過租借,球隊每年只要花台幣八千元,但若是換成美國大聯盟的頂級設備,300萬元跑不掉。
近兩年,台灣棒球綻放出科技火花。下一步,棒球科技,將會進軍電競娛樂界。
戴上VR眼鏡,立刻置身於新莊棒球場,玩家身臨其境。這款虛擬實境軟體,讓運動不受場地限制,見消費者反饋良好,業者打算進一步,開發成電競遊戲,讓玩家們彼此PK。
棒球訓練機構業者 謝秉恆:「只要有數字,接下來就會有PK的行為,有PK的行為就會在那邊,不管是嗆聲也好,比較也好、賭東西也好,所以大家會打起球來,比較歡樂一點。」
運動科技,是一個傳統產業與科技業的跨界結合,它的背後有夢想、也有商機,即使在萌芽階段,但或許,中華職棒的下個30年,將進入科技引領的黃金年代。
採訪撰稿 王以謙
攝影剪輯 謝啟泉
#新豐高中 #藍牙 #VR棒球訓練
爾後,科技儀器出爐,大聯盟開始要求所有球隊用高速攝影機、感應器將這些數據做更精密的蒐集,到此,「魔球2.0」成形,這便是棒球科技的開端。
現在台灣也有類似的產品,業者在棒球加裝感應器,當選手拿到這顆球投出,不用靠紅外線攝影機,球的速度、轉速、轉軸就能被偵測到,用藍牙傳送到手機App當中,不只如此,手機還能現場拍下球員的練習畫面,讓球員看看自己哪裡需要改進。
有了這套設備,一般民眾或學校球隊 不需要撒大錢買昂貴設備,也能調整球隊戰略、提升球員個人素質,接下來的報導,就來帶大家看一看,棒球科技為棒球帶來什麼樣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球場上的揮汗如雨,不只速度跟力量的較勁。劃時代的運動科技
棒球訓練機構業者 謝秉恆:「透過運動跟科技的結合,把這樣的一個訓練方式提升到跟傳統不一樣,我們以數據為本、科學為本,那也就是說可以讓選手跟教練,更有一個比較客觀的數據參考。」
棒球邁入數位新紀元,以後由程式,告訴你這一球,該怎麼投。
前面這一個是Exchanging time 就是說你接到球,你要投出之前這段時間的秒數。傳給二壘手、二壘手接到的秒數,所以,因為現在大聯盟都在看這個數據,就是可以看你的阻殺率。
這顆智慧棒球不簡單,裝了感應器,使用藍牙連線到手機或平板電腦,選手的出手、投球時間、球速、轉速等數據,都被程式擷取整合。
智慧棒球業者 林敬倫:「我們將所有數據統整在一起,包含投球投手啦,包含捕手啦,包含守備啦,包含錄影啦,甚至於這些東西,教練可以不用做的事情,教練可以把教學,或是把帶隊,或是把整個策略經營得更好。」
俗話說直球對決,但專家眼裡,棒球其實是棋類運動,需要動動腦筋,利用球速、轉速,向對手設下陷阱,只是以往這些肉眼看不穿的戰略,都被科技一一拆解。
智慧棒球業者 林敬倫:「他(選手)等一下的狀態是開始進入穩定的時候,他的(棒球)轉速大概會維持在一定的值以上,也就是說上下的誤差範圍不太會超過,(每分鐘)上下100到200轉,但是以他現在的狀況,從(準備)到後面又掉下來,所以其實他上下起伏有將近快500轉左右,那500轉左右的話,他的穩定度其實,要嘛是他身體現在有點不舒適,或是他還沒有(熱身)熱開。」
同樣的球速、但不同的轉速,會讓對手產生錯覺,前提要有科學原理。換做個人角度,智慧棒球還能讓球員調整手感,訓練時能少走點冤枉路。
智慧棒球業者 林敬倫:「你這個人,最強最好的手感,是建立在比如說(球速)110公里(每小時)、2000轉(每分鐘),那今天這個選手在訓練的時候,我是不是可以跟他說,欸 你今天下去,幫我丟15顆,110公里2000轉的球。他從原本的訓練量1500顆投球,降低到600顆投球,他是不是可以保存他的手臂,將近一半以上的能量。」
過去倚靠蠻力訓練,弄不好還會傷身,縮短球員的職業壽命。科技催促各行各業改變,棒球也一樣,而這件事,運動專家說,美國20年前,早就在做了。
棒球訓練機構業者 謝秉恆:「他們(美國)大聯盟的主導,所有(美國)大聯盟的球隊都要裝這個sensor(感測器)跟高速攝影機,然後因為他們有取得大量的影像跟數據,所以事實上他們在雲端分析的軟體程式的能力,都非常強。」
至於台灣研發的智慧棒球,走的是親民路線,一般民眾也能買得起,透過租借,球隊每年只要花台幣八千元,但若是換成美國大聯盟的頂級設備,300萬元跑不掉。
近兩年,台灣棒球綻放出科技火花。下一步,棒球科技,將會進軍電競娛樂界。
戴上VR眼鏡,立刻置身於新莊棒球場,玩家身臨其境。這款虛擬實境軟體,讓運動不受場地限制,見消費者反饋良好,業者打算進一步,開發成電競遊戲,讓玩家們彼此PK。
棒球訓練機構業者 謝秉恆:「只要有數字,接下來就會有PK的行為,有PK的行為就會在那邊,不管是嗆聲也好,比較也好、賭東西也好,所以大家會打起球來,比較歡樂一點。」
運動科技,是一個傳統產業與科技業的跨界結合,它的背後有夢想、也有商機,即使在萌芽階段,但或許,中華職棒的下個30年,將進入科技引領的黃金年代。
採訪撰稿 王以謙
攝影剪輯 謝啟泉
#新豐高中 #藍牙 #VR棒球訓練
- Category
- AMTB Đài Lo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