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幸福銀髮讚】20161227 - 用愛守護老人「家」
第一單元:用愛守護老人「家」
「家」向來是我們最安全的避風港,但是對於許多長輩而言,「家」也可能處處潛藏著危機!根據房屋網資料顯示,老舊房舍有迫切修繕需求的前5大項目為:地板不平整、照明不足、屋頂漏水、壁癌,以及門窗破損。更值得關注的是,雖然政府有提供弱勢者居家修繕補助,但是基於種種限制,許多弱勢長者無法申請,其中甚至有30%的長輩根本沒有察覺居家環境中潛在的威脅。
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在全國各地,透過66個志工站,共1600多位志工,長期關懷服務4200位獨居弱勢長者,其中近6成都處於經濟與生理的雙重弱勢,他們的住處多已陋舊不堪,甚至潛在許多危險性或不便性,但他們平日仰賴補助或他人接濟度日,對於家的要求,只求能有個遮風避雨的棲身之所。許多弱勢家庭經過當地里長通報,若是無法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幫助,弘道基金會與房屋修繕義工團體伸出援手,讓這些行動不便或失能的老人家有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,降低各種傷害或意外的發生。
我們期待社會大眾加入護老的行列,一起打造高齡友善城市。未來,我們需要更多人一起幫我們守護老人「家」,除了捐款之外,更需要大家幫忙通報或加入愛心店家行列,集結眾人的力量與愛心,帶給老人安全的「家」。
第二單元:東西捨不得丟 雜物堆滿整屋 這是病?
子女休假回老家探望雙親,發現老人家買了一堆東西又不整理,把客廳當倉庫,雜物堆積如山,連走路的地方都沒了,想動手幫他清理又被阻止,這是怎麼回事?
「老人囤積症」是一種強迫行為,過度性地收購或收集物件,即使是不值錢、有危險性或不衛生的物品,患者所聚集的物件會干擾或損害到自己及身邊的人生活。研究顯示,大部分的囤積者在20歲左右便出現囤積行為,40歲以後症狀較為明顯,過了50歲則漸趨嚴重,一來是年紀越大購買力越強,積累的物品也越多,二來是初老之人在處理雜物上,可能有認知或身體方面的限制,因此不自覺或非自願地任其囤積。
獨居的陳媽媽,身體健康,唯一的困擾就是捨不得丟東西,漸漸的她的家裡已被這些雜物完全佔據了。女兒看到陳媽媽屢勸不聽,為了整理東西,常常吵架,母女倆的關係也越來越差。已經罹患囤積症的陳媽媽,到底樣要用什麼方式緩解她的症狀?身為子女的人,又該如何幫助她走出這樣的局面?來看看醫師的建議。
第三單元:鮮開金柑人生 - 李念宜
現年74歲的李念宜,小時候在淳樸的宜蘭農村長大,畢業於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系及農業經濟研究所,36年來都堅守工作崗位-台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。回首過去,李念宜非常不滿意自己的工作成果,因為合作制度結構和實際經營的複雜性,讓他在工作單位上多年來的努力,不管是合作理念、業務經營,或是組織管理,都達不到自己的滿意期盼,所以他選擇了在62嵗時就提早退休。
常常調侃自己是抱憾退休的李念宜,在多次回鄉和農民長期接觸下,獲知宜蘭金柑產業發展的困境,毅然承擔起金柑產業的輔導義工,義務輔助宜蘭礁溪鄉的金柑果農。李念宜對台灣水果產業的熱情,讓他克服了種種困難,以自己多年的輔導經驗,協助一群平均年齡70歲的宜蘭礁溪農民,如何以有機栽培法種植金柑,推廣連皮帶果直接生食法,金柑不再只是加工食材,讓金柑大翻身,價格飆漲,大大改善農民的收入。
老天爺似乎和李念宜開了個玩笑,36年的領薪工作,讓他活到退休那天,還深感遺憾未能為臺灣水果產業貢獻己能;退休後卻出錢出力,以一己之力,成功帶領一群老農民,讓金柑走出一片天,也彌補了他多年的遺憾!
大愛一臺首播:週三 14:30
大愛二臺首播:週二 12:30 重播:週二 17:00/23:50 週三 05:00 週四 02:10
更多精彩內容:http://goo.gl/8bMMk4
「家」向來是我們最安全的避風港,但是對於許多長輩而言,「家」也可能處處潛藏著危機!根據房屋網資料顯示,老舊房舍有迫切修繕需求的前5大項目為:地板不平整、照明不足、屋頂漏水、壁癌,以及門窗破損。更值得關注的是,雖然政府有提供弱勢者居家修繕補助,但是基於種種限制,許多弱勢長者無法申請,其中甚至有30%的長輩根本沒有察覺居家環境中潛在的威脅。
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在全國各地,透過66個志工站,共1600多位志工,長期關懷服務4200位獨居弱勢長者,其中近6成都處於經濟與生理的雙重弱勢,他們的住處多已陋舊不堪,甚至潛在許多危險性或不便性,但他們平日仰賴補助或他人接濟度日,對於家的要求,只求能有個遮風避雨的棲身之所。許多弱勢家庭經過當地里長通報,若是無法得到政府相關部門的幫助,弘道基金會與房屋修繕義工團體伸出援手,讓這些行動不便或失能的老人家有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,降低各種傷害或意外的發生。
我們期待社會大眾加入護老的行列,一起打造高齡友善城市。未來,我們需要更多人一起幫我們守護老人「家」,除了捐款之外,更需要大家幫忙通報或加入愛心店家行列,集結眾人的力量與愛心,帶給老人安全的「家」。
第二單元:東西捨不得丟 雜物堆滿整屋 這是病?
子女休假回老家探望雙親,發現老人家買了一堆東西又不整理,把客廳當倉庫,雜物堆積如山,連走路的地方都沒了,想動手幫他清理又被阻止,這是怎麼回事?
「老人囤積症」是一種強迫行為,過度性地收購或收集物件,即使是不值錢、有危險性或不衛生的物品,患者所聚集的物件會干擾或損害到自己及身邊的人生活。研究顯示,大部分的囤積者在20歲左右便出現囤積行為,40歲以後症狀較為明顯,過了50歲則漸趨嚴重,一來是年紀越大購買力越強,積累的物品也越多,二來是初老之人在處理雜物上,可能有認知或身體方面的限制,因此不自覺或非自願地任其囤積。
獨居的陳媽媽,身體健康,唯一的困擾就是捨不得丟東西,漸漸的她的家裡已被這些雜物完全佔據了。女兒看到陳媽媽屢勸不聽,為了整理東西,常常吵架,母女倆的關係也越來越差。已經罹患囤積症的陳媽媽,到底樣要用什麼方式緩解她的症狀?身為子女的人,又該如何幫助她走出這樣的局面?來看看醫師的建議。
第三單元:鮮開金柑人生 - 李念宜
現年74歲的李念宜,小時候在淳樸的宜蘭農村長大,畢業於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系及農業經濟研究所,36年來都堅守工作崗位-台灣省青果運銷合作社。回首過去,李念宜非常不滿意自己的工作成果,因為合作制度結構和實際經營的複雜性,讓他在工作單位上多年來的努力,不管是合作理念、業務經營,或是組織管理,都達不到自己的滿意期盼,所以他選擇了在62嵗時就提早退休。
常常調侃自己是抱憾退休的李念宜,在多次回鄉和農民長期接觸下,獲知宜蘭金柑產業發展的困境,毅然承擔起金柑產業的輔導義工,義務輔助宜蘭礁溪鄉的金柑果農。李念宜對台灣水果產業的熱情,讓他克服了種種困難,以自己多年的輔導經驗,協助一群平均年齡70歲的宜蘭礁溪農民,如何以有機栽培法種植金柑,推廣連皮帶果直接生食法,金柑不再只是加工食材,讓金柑大翻身,價格飆漲,大大改善農民的收入。
老天爺似乎和李念宜開了個玩笑,36年的領薪工作,讓他活到退休那天,還深感遺憾未能為臺灣水果產業貢獻己能;退休後卻出錢出力,以一己之力,成功帶領一群老農民,讓金柑走出一片天,也彌補了他多年的遺憾!
大愛一臺首播:週三 14:30
大愛二臺首播:週二 12:30 重播:週二 17:00/23:50 週三 05:00 週四 02:10
更多精彩內容:http://goo.gl/8bMMk4
- Category
- AMTB Đài Lo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