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粒米成籮」播種布施 善之循環
在發放稻種的現場,看到很多農民,帶了米撲滿,這當中還有一位農民,是拿著整疊的現金來的。烏佐昂,和姑姑一起來,姑姑捐豆種,而他捐出現金。這筆錢,不容易,他每天存緬幣兩百,約台幣四元,存了好幾個月。而他為什麼這麼做?
排在等待領取稻種的隊伍裡,烏佐昂期待中又帶了點雀躍,因為這天終於有機會,把存了幾個月的善款親自交到志工手中。
農民 烏佐昂:「每天我存緬幣兩百元(台幣4元),錢很少啦 但一個月有六千,希望可以幫助別人。」
烏佐昂說這麼做是因為受到志工愛的啟發,從去年十一月一直存到現在。
農民 烏佐昂:「證嚴法師這麼慈悲,讓弟子來到緬甸發放豆種,我們也要學習慈濟人的精神,把我們的愛拿去幫助需要的人。」
或許因為帶著祝福的力量,今年卡仰鎮的綠豆收成,比往年都要好。
農民 烏佐昂:「之前一株只結了15至20個的豆莢,但這次結了快40個豆莢。」
農民 多登怡:「這些豆子就是去年慈濟,發的豆種 種出來的,你們看長得非常飽滿。」
多登怡自家的兩畝地,去年水患嚴重受損,後來領了慈濟發放的豆種,還把烏丁屯分享善待土地,跟農作物說好話的事情聽進心,讓她有了意外收穫。
農民 多登怡:「我跟昆蟲說 你們(昆蟲)可以,吃葉子但請留果實給我,每天這麼說 豆子就結了,第二次果實。」
有形的豆種及稻種,幫助受災的農民恢復生計,而志工的陪伴與關懷,也無形中啟發了他們心中的善,讓這分愛的力量,在緬甸的農村繼續擴大。
黃露發 鄒易輯 緬甸報導
排在等待領取稻種的隊伍裡,烏佐昂期待中又帶了點雀躍,因為這天終於有機會,把存了幾個月的善款親自交到志工手中。
農民 烏佐昂:「每天我存緬幣兩百元(台幣4元),錢很少啦 但一個月有六千,希望可以幫助別人。」
烏佐昂說這麼做是因為受到志工愛的啟發,從去年十一月一直存到現在。
農民 烏佐昂:「證嚴法師這麼慈悲,讓弟子來到緬甸發放豆種,我們也要學習慈濟人的精神,把我們的愛拿去幫助需要的人。」
或許因為帶著祝福的力量,今年卡仰鎮的綠豆收成,比往年都要好。
農民 烏佐昂:「之前一株只結了15至20個的豆莢,但這次結了快40個豆莢。」
農民 多登怡:「這些豆子就是去年慈濟,發的豆種 種出來的,你們看長得非常飽滿。」
多登怡自家的兩畝地,去年水患嚴重受損,後來領了慈濟發放的豆種,還把烏丁屯分享善待土地,跟農作物說好話的事情聽進心,讓她有了意外收穫。
農民 多登怡:「我跟昆蟲說 你們(昆蟲)可以,吃葉子但請留果實給我,每天這麼說 豆子就結了,第二次果實。」
有形的豆種及稻種,幫助受災的農民恢復生計,而志工的陪伴與關懷,也無形中啟發了他們心中的善,讓這分愛的力量,在緬甸的農村繼續擴大。
黃露發 鄒易輯 緬甸報導
- Category
- AMTB Đài Loa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