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科技綁架了我們】沉浸式劇場 黃心健 林強
疫情關係,劇場再度颳起「沉浸式」旋風 !
沉浸式這個概念,其實並不新,當我們到遊樂場,走進鬼屋或者迷宮,不時跳出由工作人員扮演的妖魔鬼怪,讓觀眾置身在一個由表演、燈光、音響、裝置構築的空間裡,就是一種「沉浸式體驗」。
由於疫情緊張的時候,劇場表演一度被迫取消或改期,加上科技時代的趨勢,劇場界試圖尋找新樣貌,讓觀眾可以手機、電腦來觀看「沉浸式劇場」。
視覺藝術家黃心健打造的沉浸式劇場,也可現場看。運用360度環場攝影機拍攝,再進入到後端的程式運算,打造出影像中的人、物、景彷彿就在眼前的幻象,然後以投影方式,讓觀者彷如身歷其境。另外也以VR方式,讓觀者如置身另一個空間。
視覺藝術家 黃心健:「一個在監獄裡面,像是一個政治的一個犯人,他失去了身體,(VR體驗)你剩下一個頭部,然後在這樣的頭部,你想要回家的過程。」
身體被困住,但思想可以自由。黃心健的創作「失身記」於法國巴黎NewImages藝術節獲獎,運用VR,讓觀者彷彿進入夢境。攜手擅長在音樂中融入電子風格及東方傳統元素的林強,擔任配樂。
音樂人 林強:「我們想進入一個不同的時空,不在我們人生現實的環境裡面。我覺得像這種突破時空,或是到宇宙去的聲音,用某些的電子聲響會比較適合。 (此作品)再加一些我們傳統的一些樂器,比如說嗩吶,其實我們嗩吶吹出來,它很具象的那種宗教性,有一種靈魂的召喚感。」
這款VR不只能看影像,還能讓觀者在影像裡,感受360度環繞。所以偵測裝置不只靠頭盔上的攝影機,還有觀者後上方的兩個定位器,定出觀者的位置,運用雙手的控制器,就能在影像中四處遊走。
資深軟體工程師 邱煒傑:「兩個控制器可以做出,比較複雜的動作,當然你只要這兩個手把,離開你攝影機拍到的範圍,那樣手把就消失,就不能互動了。」
記者 盛榮萱:「科技的日新月異,讓藝術賞析的行為已經改變了。像這種互動式的沉浸式的,讓觀者不再只是像一個安靜的旁觀者,而且往往會產生一種久久不能自己的感動。」
但VR是孤獨的,沉浸式劇場的空間較大,則可以與他人共享,產生共鳴。黃心健的視覺設計團隊以同樣的內容,不同的形式呈現。(CG)八台投影機,投出五面影像,為了讓影像連貫,不因上下左右的面向不同而產生變形,畫面必須校正,用梯形方式投影,拼圖、幾何運算的概念。
軟體工程師 游俊彥:「(投影畫面)拼接必須要很準,左邊 、正面、 右邊,它中間的縫,那些的校正一定要做最好。」
視覺藝術家黃心健:「這裡面其實用到非常大量電腦繪圖的技術,像裡面 我們也用過現在最新的技術,叫做 Volumetric Capture 容積捕捉 ,它叫4D Views這樣一個設施,它大概有這樣環形的一圈 它有十幾台的攝影機,在裡面的表演者, 它其實會同步地 被這些攝影機記錄下來,然後最後它變成是一個立體的3D的模型,所以你今天當它錄製下來的時候,(端看)你要從哪一個角度去看它。我們大概都是用即時的3D,然後把以前的這些曾經有的這些場景環境等等 把它復刻。」
黃心健形容VR是最強、最具同理心的科技,它用我們主觀的一個視角,去看別人看到的東西。也讓觀者不再只是聽故事、看故事,而是生活在故事裡。
採訪撰稿盛榮萱
攝影剪輯李俊葳
#失身記 #視覺藝術 #沉浸式體驗 #VR
沉浸式這個概念,其實並不新,當我們到遊樂場,走進鬼屋或者迷宮,不時跳出由工作人員扮演的妖魔鬼怪,讓觀眾置身在一個由表演、燈光、音響、裝置構築的空間裡,就是一種「沉浸式體驗」。
由於疫情緊張的時候,劇場表演一度被迫取消或改期,加上科技時代的趨勢,劇場界試圖尋找新樣貌,讓觀眾可以手機、電腦來觀看「沉浸式劇場」。
視覺藝術家黃心健打造的沉浸式劇場,也可現場看。運用360度環場攝影機拍攝,再進入到後端的程式運算,打造出影像中的人、物、景彷彿就在眼前的幻象,然後以投影方式,讓觀者彷如身歷其境。另外也以VR方式,讓觀者如置身另一個空間。
視覺藝術家 黃心健:「一個在監獄裡面,像是一個政治的一個犯人,他失去了身體,(VR體驗)你剩下一個頭部,然後在這樣的頭部,你想要回家的過程。」
身體被困住,但思想可以自由。黃心健的創作「失身記」於法國巴黎NewImages藝術節獲獎,運用VR,讓觀者彷彿進入夢境。攜手擅長在音樂中融入電子風格及東方傳統元素的林強,擔任配樂。
音樂人 林強:「我們想進入一個不同的時空,不在我們人生現實的環境裡面。我覺得像這種突破時空,或是到宇宙去的聲音,用某些的電子聲響會比較適合。 (此作品)再加一些我們傳統的一些樂器,比如說嗩吶,其實我們嗩吶吹出來,它很具象的那種宗教性,有一種靈魂的召喚感。」
這款VR不只能看影像,還能讓觀者在影像裡,感受360度環繞。所以偵測裝置不只靠頭盔上的攝影機,還有觀者後上方的兩個定位器,定出觀者的位置,運用雙手的控制器,就能在影像中四處遊走。
資深軟體工程師 邱煒傑:「兩個控制器可以做出,比較複雜的動作,當然你只要這兩個手把,離開你攝影機拍到的範圍,那樣手把就消失,就不能互動了。」
記者 盛榮萱:「科技的日新月異,讓藝術賞析的行為已經改變了。像這種互動式的沉浸式的,讓觀者不再只是像一個安靜的旁觀者,而且往往會產生一種久久不能自己的感動。」
但VR是孤獨的,沉浸式劇場的空間較大,則可以與他人共享,產生共鳴。黃心健的視覺設計團隊以同樣的內容,不同的形式呈現。(CG)八台投影機,投出五面影像,為了讓影像連貫,不因上下左右的面向不同而產生變形,畫面必須校正,用梯形方式投影,拼圖、幾何運算的概念。
軟體工程師 游俊彥:「(投影畫面)拼接必須要很準,左邊 、正面、 右邊,它中間的縫,那些的校正一定要做最好。」
視覺藝術家黃心健:「這裡面其實用到非常大量電腦繪圖的技術,像裡面 我們也用過現在最新的技術,叫做 Volumetric Capture 容積捕捉 ,它叫4D Views這樣一個設施,它大概有這樣環形的一圈 它有十幾台的攝影機,在裡面的表演者, 它其實會同步地 被這些攝影機記錄下來,然後最後它變成是一個立體的3D的模型,所以你今天當它錄製下來的時候,(端看)你要從哪一個角度去看它。我們大概都是用即時的3D,然後把以前的這些曾經有的這些場景環境等等 把它復刻。」
黃心健形容VR是最強、最具同理心的科技,它用我們主觀的一個視角,去看別人看到的東西。也讓觀者不再只是聽故事、看故事,而是生活在故事裡。
採訪撰稿盛榮萱
攝影剪輯李俊葳
#失身記 #視覺藝術 #沉浸式體驗 #VR
- Category
- AMTB Đài Loan